【作者】 萧平实居士述

【出版日期】2010年12月

【书号】978-756145032-1

【开本】

【定价】38元人民币

  • 书籍简介

  • 内容试阅

本书有次第地说明传教禅法知见及参禅应有之功夫,明心见性应具之条件并提示修证上常见之谬误及悟后起修之道。亦咐嘱正法之永续流传、灯灯无尽,提供一切未离隔阴之迷的再来菩萨一盏明灯。

第四节 参究的方法

在介绍参究的方法之前先要和大家介绍话头与公案。话头或者公案的参究其实差不多。我们参究之前先要选择与自己较契合的话头或公案,选择一个来参究。在选定之前最好能先请示我们参学的善知识,然后才开始参究。

第一目 简介话头

话头,我们把它粗略的分为两类。第一类它是从真心而入的话头。譬如说,“念佛是谁?”“参禅是谁?”“打坐是谁?”“吃饭是谁?”“屙屎是谁?”“经行是谁?”“走路是谁?”“看东西是谁?”“拖着死尸走来走去是谁?”这一类都是话头。话头主要在这个“谁”上面。

所谓话头是什么?话头就是话的前头。我们讲“拖死尸走来走去的是谁”这是一句话,或者“念佛是谁”这是一句话。这一句话还没升起来之前,就是话的前头。这句话在我们嘴巴出现,然后过去了;或者在我们心里面出现,然后过去了,那就成为话尾,因为已经过去了。那就是说我们心里升起一个念:“参禅的是谁?”心里这句话一出现,那就是话尾了。我们心里面这句话还没升起来之前,对一般人来讲称之为念的前头。所以念的前头就是话头;因此话头就是在一念未生之前。一念已生便是话尾,这是对一般人来讲一念未生之前叫话头。而对于一个会看话头的人,这个境界其实是一念相续而不是一念不生。因为这“参禅是谁”、“拖死尸的是谁”,它这个意思很清楚地留在我们心里面,在这句话还没出现之前,心里面就牢牢地看着它。所以是一念相续,而不是一念不生。这是话头。

第二类的话头,一旦悟了,佛性就现前了。譬如说“风暖鸟声碎”、“日高花影重”、“人老病生”、“三日风五日雨”、“眼前灯色明”、“庭园桂花香”这一些话头,若是开悟了,佛性就现前了。这是另一种话头,所以说,话头有两类。

第二目 简介公案

公案有三种。第一种悟了就知道什么是真如。第二种悟了,佛性就现前了。第三种比较深,是复合性的公案,包含比较多的公案。

我们先谈第一类的公案。第一类我们举出二则来跟大家说明。

第一则 外道问世尊云:“不问有言,不问无言。”世尊据座不语。良久,外道赞叹云:“世尊大慈大悲,开我迷云,令我得入。”乃具礼而去。这是第一则。有个外道见了释迦世尊就说:“不问有言,不问无言。”“有”我也不问,“无”我也不问。世尊只是坐在宝座上不讲话。这样过了一段时间,这个外道赞叹说:“世尊您真是大慈大悲,把我遮障了智慧的迷惑之云打开了,令我从这里悟入。”然后礼拜三拜以后,右绕三匝才离去。

第二则 我们谈一则现代公案。我们无相念佛共修处,蒙圆融禅师慷慨出借行陀禅寺,给我们举办第一次禅三。在晚间小参之前开示的时候,我讲:“一念不生的时候,能觉能观之心不是真如,仍然是识神。那么各位同修修到了这个地步实在不容易;不过这个仍然是百尺竿头坐,虽然得入,仍然不是真的。还须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始得。”然后我就问:“且道百尺竿头,如何进步?嗄?”然后我就丢个东西给一位同修,问:“是什么?”他伸手接得,当下就悟入了。这是现代公案。还没悟入的人参参看,参出来,你就知道如何是真如,你就明心了。

第二类的公案悟了,马上佛性就现前了。

第一则 沩山灵祐禅师有一天在法堂上坐,观看掌管仓库的僧人(叫做库头),在那边练习敲木鱼,没想到厨房里面专门管升火的僧人(叫火头),突然把点火用的火抄丢在地上,两掌合在一起,搓来搓去就大笑。灵祐禅师听了就讲:“众中也有恁么人。”就唤来问话:“你为什么笑呀?”这火头就讲:“我没有吃粥,肚子就饿,所以喜欢嘛!”灵祐禅师就点头。诸位且道:“肚子饿,干佛性什么事也?”若无因缘,且参三十年。

第二则 福州乌石山灵观禅师正在割草的时候,有个僧人从他身前走过。灵观禅师就问:“你要到哪里去呀?”这个僧人就说:“我要到西院礼拜安和尚去。”那个时候竹子上正好有一条青竹丝蛇,灵观禅师就指着那条蛇说:“你想要认识西院那一只老野狐精,这个就是。”奇怪!怎么西院安和尚那个老野狐精就是这条蛇呢?如果有因缘,撞着磕着就知道了。如果没有因缘,还是得参三十年去。

第三类:这种公案比较复杂,我们在第二次禅三没有谈到这一则,第一次禅三我们谈过了。黄龙慧南禅师,有一天他问隆庆闲禅师说:“人人有个生缘,上座生缘在什么处?”闲云:“早晨吃白粥,至晚又觉饥。”又问:“我手何似佛手?”闲云:“月下弄琵琶。”然后第三次又问:“我脚何似驴脚?”闲云:“鹭鸶立雪非同色。”这意思是说黄龙慧南禅师问隆庆闲禅师说:“每一个人他的法身慧命都有个出生的因缘,请问上座您的法身慧命出生的因缘在哪里呢?”闲禅师就说:“我早晨吃了白粥也没有什么菜下粥,吃了白粥以后到了晚上又觉得饿了。”咱家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:“热茶暖身。”会不会呀?会了就见性了。第二问又说:“我的手怎么就好像是佛的手一样呢?”这闲禅师就讲:“在月亮下面弹奏琵琶。”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,因为时代不同了,我说:“夜半里抓痒。”会了就明心了。第三问就说:“我的脚怎么会像驴子的脚呢?”这闲禅师就讲:“这白鹭鸶站在霭霭白雪里面看起来好像同一个颜色,其实还是不同的。”咱家这下子不讲了,只是跟诸位还没有悟的人讲:“脚还没有抬起来的时候你去看,是什么?未举步前看取。”若还不会,请您礼佛去!

黄龙禅师常常用这三转语问人,当代人没人能够应答,只有这隆庆闲禅师能够与他答对。南州有个潘兴居士常常延请黄龙禅师开示,他也常常问这三句话是什么道理?黄龙禅师就跟他讲:“如果已经过了关门的话,手臂抬得高高地,直接就走了,哪里知道有守门的官吏在那边管人许进不许出?如果还要跟那个守门官员问能不能出入,那这个人是还没有过关的人。”所以他又讲了一首颂:

我手何似佛手,禅人直下荐取;

不动干戈道出,当处超佛越祖。

我脚驴脚并行,步步踏着无生;

会得云收月皎,方知此道纵横。

生缘有路人皆委,水母何曾离得虾;

但得日头东畔出,谁能更吃赵州茶?

意思是说我的手为什么像佛陀的手呢?参禅的人从这里面直接去看,直接去悟。悟了,不必费什么大事,不必费什么心,轻轻松松就讲出来了,只这么一句话就超佛越祖了。我的脚跟驴子的脚一起在走,可是我的脚与驴子的脚都一样,每一步都是无生忍。会了的话满天乌云收尽,皎洁的月亮就出现了。那个时候才知道,哈!原来禅这个道,真的可以纵横无碍。接着讲:法身慧命出生的因缘,其实有很多的路头。其实每一个人都有,应当每一个人都知道的,它跟我们从来都在一起,就好像水母从来都跟虾群在一起一样。只要太阳从东边出来了以后,嗨!还有谁会去喝赵州茶呢?这个公案兼顾真如佛性,比较复杂。

第三目 参究的方法

接下来我们要讲:知道了话头,也知道了公案以后要怎么去参。要参究必须先学着看话头——看住一句话的前头。“念佛是谁?”“参禅是谁?”“拖死尸是谁?”这句话不在心里面出现,而我们看住心里面这句话的前头,不让它出现。好像有一个水面一样,话在水里面,正要冒出水面的时候我们在水面已经看清楚它是什么。虽然还没有冒出来,我们看住它,不让它冒上来。有的人功夫不够,根本听不懂。所以我们劝人要锻炼无相念佛的功夫,练好了就会看话头。

有的人功夫虽然有,可是不到家。所以看一句“参禅是谁”,看的时候会冒出一个“参”字,然后“禅是谁”三个字没有出现。这表示虽然有功夫,可是功夫还差一点,必须要练习到这个“参”字也不出现,第一个字也不出现,然后就看住它了。这样看清楚不会冒出来之后,接下来还要练习行、住、坐、卧之中都能看。行、住、坐、卧之中都能看之后,还要练习到它都不会丢掉。如果话头不想丢开,它就不会丢掉的话,就表示悟的因缘已经成熟了。这个阶段很重要,将来悟时能不能眼见佛性,完全取决于看话头的功夫做得好不好。所以应该用心看话头六、七个月以后,再起疑情去参究,悟了以后才不会落入感觉之中,错将妄觉认作真觉,方能眼见佛性。

现在接下来就要去参。心里面看着这句话的前头,然后另外起一个疑:“参禅是谁?”心住在话的前头,心里面同时在疑:参禅的究竟是谁?知道五阴不是我,色身不是我,这个能知能觉也不是我,那么究竟哪个才是呢?我在参禅,可是这个我不是我,那究竟参禅的是哪一个?这样又是看又是疑,这叫参话头。那么参话头继续深入就会产生了疑情。有了疑情以后等待的只是一个时节因缘,不可强求。若有善知识就可很轻易地悟入乃至见性,若没有善知识就很困难。